4月19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lián)盟共同主辦的“2018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指出,,經過十年的磨礪,,中國食品安全由被動應對走向風險預防。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教授在大會上梳理了從2008至2018年10年間中國對食品安全的治理過程,。
她表示,,中國對食品安全的治理,既借鑒和濃縮了西方發(fā)達國家曾經歷過的“由亂到治”的百年歷史,,又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10年間,,《食品安全法》頒布,,企業(yè)產業(yè)鏈安全的建設由弱到強,大數(shù)據支持下對進出口食品及區(qū)域性食品安全風險的評估有了重要進展,。
孟素荷教授指出,,“在中國食品科技界的共同參與下,國家風險評估,、風險交流體系形成有效的科學積累,,輿情環(huán)境逐漸向好,。它使中國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管理從十年前的危機應對,走向現(xiàn)在的風險預防和消費者教育,,從而更加主動,、從容?!?
據介紹,,近十年來,中國食品工業(yè)經歷深刻轉型,,增速由2008年的26.7%,,下降到2017年的6.6%,但中國食品工業(yè)體系卻愈發(fā)健康穩(wěn)健,。在全球體量最大的食品消費市場上,,2017年國家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7.6%,較2014年的94.7%提高了2.9個百分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教授在大會的主題報告中也明確表示,經過10年的努力,,中國食品安全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孫寶國教授同時指出,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中國食品安全還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環(huán)境污染、小農經濟的農產品原料供應,、食品產業(yè)基礎薄弱等,,使得食品安全風險隱患依然存在。
他認為,,未來食源性疾病將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來源,,新消費需求帶來的食品安全隱患與環(huán)境污染不容小覷,食品安全網絡謠言還未得到有效控制,,企業(yè)對食品安全的認識還有差距,,中國食品安全標準還有待進一步與國際接軌,食品安全永遠在路上,。
經過近10年的聚集與發(fā)展,,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已成為中國食品安全領域高端品牌會議。來自全球國際知名專家在大會上暢所欲言,,共同探討食品安全與營養(yǎng)健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趨勢解析,,為提升全球食品的發(fā)展提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