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t Genet:利用CRISPR鑒定出潛在的HIV治療靶標
doi:10.1038/ng.374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海德研究所、拉根研究所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鑒定出三個有望用于治療HIV感染的新靶標。他們描述了如何利用CRISPR篩選HIV感染但不是細胞存活所必需的人基因的方法鑒定出5個基因---它們的三個在早前的利用RNA干擾(RNAi)的研究中并未被鑒定出。他們的方法也能夠被用來鑒定出針對其他的病毒性病原體的治療性靶標。相關研究結果于2016年12月19日在線發(fā)表在Nature Genetic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genome-wide CRISPR screen identifies a restricted set of HIV host dependency factors”。論文通信作者為David M Sabatini、Eric S Lander、Nir Hacohen和Bruce D Walker。
Sabatini觀察到,“考慮之前發(fā)表的一些文獻,我們吃驚地發(fā)現(xiàn)存在如此少的宿主因子是HIV感染所需的。”而且,Sabatini注意到“這種基于CRISPR的篩選方法的美妙之處在于它們產生明確的和可靠的結果”。
近年來,免疫療法治療癌癥成為研究熱門。但新一期美國《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發(fā)布的一項研究顯示,這種療法也有望能用來治療甚至功能性治愈艾滋病。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給24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注射一種名為VRC01的廣譜中和抗體,結果顯示它能安全地誘導免疫系統(tǒng)產生大量這種抗體,從而在停藥后適當延遲艾滋病病毒反彈的時間。但不足之處是這種病毒抑制在絕大多數試驗對象的體內持續(xù)時間不超過8周。
負責研究的賓州大學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巴勃羅·特巴斯在一份聲明中說,這項研究只使用了一種抗體,他們相信結合使用更多強力抗體的免疫療法也許能幫助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我們不太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完全根除一個人所感染的艾滋病病毒,但功能性治愈是一個合理的中間目標。”
【3】艾滋病治療重大突破!科學家成功從人類免疫細胞上移除HIV-1病毒
人類后天免疫不全病毒(HIV)是醫(yī)學界的惡夢,自病情擴大幾十年以來,都還找不出能完全治愈病患的方式,只得以雞尾酒療法或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antiretroviral therapy)減緩病情發(fā)作,并藉此延長病患壽命。日前,一研究團隊用基因編輯技術成功的將 HIV-1 的去氧核糖核酸(DNA)從人類的免疫細胞上移除,并防止病毒進行進一步的復制與再感染。
來自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將人體免疫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T細胞上的HIV-1病毒移除,讓它沒有辦法再進一步的感染其他健康細胞。而所謂的CRISPR/Cas9技術,就是科學家利用向導RNA(guide RNA)更動細胞DNA中被瞄準的部位。
早前,此團隊就已成功將HIV-1的DNA從人體免疫細胞上移除,最近一期的研究更顯示,清除過后的細胞,就不會再被HIV病毒感染。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Kamel Khalili博士表示,抗反轉錄病毒藥物可幫助病患控制HIV的感染病情,但只要病患忘記或者是停止服用此藥物,病毒就會自行開始復制,導致病情再度惡化。
【4】多國科學家通力合作 新型HIV免疫療法有望被開發(fā)
如今,免疫療法已經成為腫瘤學、神經學以及很多感染性疾病研究領域的革命性療法了,而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NEJ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就報道了他們利用免疫療法來成功治療HIV感染;文章中,研究者深入剖析了如何利用免疫療法來開發(fā)治療HIV感染的功能性療法,以及如何消除病毒感染者每日所需要服用的藥物。
研究者對HIV慢性感染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注射俗稱為VRC01的廣泛中和性HIV抗體(bNAb)是安全的,而且能夠在患者機體中產生高水平的抗體,同時相比對照組而言,還能夠適度減緩患者機體中HIV病毒反彈的時間。然而在大部分感染者中這種抑制作用并不會超過8周,研究者指出,HIV特異性的抗體或許能夠作為長效因子來抑制或者殺死感染HIV的細胞,而這種方法的目的就是在缺少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時持久性地抑制HIV的繁殖。
醫(yī)學博士Pablo Tebas指出,我想將這些研究結果同20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HIV療法時的結果進行對比,本文研究中我們僅看到了一種抗體,但實際上我們或許能夠利用多種潛在抗體的組合方法來成功控制病毒。在HIV藥物療法治療的早些年里,首個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能夠被作為單一的因子來治療HIV感染者,但病毒很快就會產生耐藥性并且反彈,隨著額外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被用來靶向作用HIV,新型的組合性藥物就能夠進行高效長久的病毒抑制。
原始出處:A new treatment appears to have erased HIV from a patient's blood
英國最近的一項HIV治療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在50名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一名患者其血液中第一次沒有檢測到任何的HIV病毒顆粒。
這一結果十分令人高興,但說到HIV的治愈還為時尚早。醫(yī)生們懷疑HIV可能還會復發(fā),而且由于患者體內存在大量的抗HIV藥物,因此也無法證明HIV確實完全被清除了。
來自英國的研究者們則認為他們的試驗結果能夠為HIV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這是HIV完全治愈方向上的一步認真的嘗試",研究者之一,來自NIH臨床研究分支辦公室的主任Mark Samuels說道。
【6】EBioMedicine:新療法可使HIV患者停止持續(xù)服藥變成可能
doi:10.1016/j.ebiom.2016.04.039
近日,刊登于國際雜志EBio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該療法可以暫時使HIV患者停止藥物的服用,該研究或為開發(fā)治療HIV感染的新型療法的開發(fā)提供了新的線索。
當前的抗病毒抑制劑可以抑制HIV的復制,但卻不能完全將病毒從體內清除,因此HIV患者就必須長期服用病毒抑制劑來進行治療,目前全球的HIV研究人員都在積極努力尋找新方法來治療HIV的感染。HIV病毒可以利用LEDGF細胞蛋白作為一種“抓鉤”,將病毒吸附于患者細胞遺傳物質的特殊位點,隨后病毒就會開始繁殖并且使得患者越來越虛弱。
早在2010年,研究人員就開發(fā)了一種名為LEDGINs的抑制劑,該抑制劑可以阻斷HIV的這種“抓鉤”效應,從而使得病毒無法吸附到宿主細胞的DNA上。如今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又得到了最新的結果,當利用LEDGINs抑制劑進行治療時,HIV雖會定位到機體DNA的其它位點,但其卻并不會進行復制;研究者指出,利用LEDGINs抑制劑的療法不僅可以抑制HIV的整合作用,還可以確保患者在療法停止后病毒無法繼續(xù)進行復制。
【7】JVI:首次利用CAR-T免疫療法殺死被HIV感染的細胞
doi:10.1128/JVI.00805-16
一種在治療癌癥中取得不錯結果的免疫療法也可能能夠被用來抵抗HIV---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病毒。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AIDS研究所和AIDS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證實最近發(fā)現(xiàn)的抗體能夠被用來產生一種特定類型的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CAR-T),然后就能夠利用這種CAR-T殺死被HIV-1感染的細胞。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2016年8月那期Journal of Vir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IV-1-Specific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Based on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CAR-T是對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使得在它們的表面上產生靶向和殺死含有病毒或腫瘤蛋白的特異性細胞的受體而制造出來的。嵌合受體成為正在進行的研究基因免疫療法如何能夠被用來抵抗癌癥的焦點。但是,論文通信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wèi)-格芬醫(yī)學院傳染病系醫(yī)學教授Otto Yang博士說,它們也能夠被用來產生強大的抵抗HIV的免疫反應。
【8】Nat Immunol:科學家開發(fā)出治療HIV等長效病毒感染的新療法
doi:10.1038/ni.3543
近日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距離發(fā)現(xiàn)治療HIV感染及腺熱病毒感染的新型療法又近了一步,腺熱病毒感染往往和淋巴瘤發(fā)生相關;某些感染,比如HIV感染并不能通過抗病毒療法治療,因為病毒可以進行有效地隱藏而不被機體免疫系統(tǒng)所差距。
來自莫納什生物醫(yī)學發(fā)現(xiàn)研究所及沃爾特與伊麗莎-霍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機體的殺傷性T細胞可以尋找到組織中隱藏的感染細胞并將其摧毀,相關研究成果刊登于國際雜志Nature Immunology上,該研究或為開發(fā)治療慢性感染(HIV感染)長效療法提供希望。
研究者Di Yu說道,在感染期間我們往往能在機體中找到這種類型的殺傷性T細胞,但其數量和殺傷功能需要增強才能夠有效清除機體的慢性感染;如今我們通過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機體中存在特殊的殺傷性T細胞可以遷移到部分淋巴組織中并且控制機體中隱藏的感染。盡管利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來治療HIV感染非常有效,但這種療法需要終生進行卻并不能夠治愈疾病,其它的感染,比如引發(fā)腺熱的EB病毒,其也會在機體中隱藏潛伏很多年,當機體免疫系統(tǒng)低下的時候就會被激活引發(fā)皰疹。
doi:10.1126/science.aaf0972
開發(fā)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延緩HIV體內復制的藥物組合---已極大地改變了對HIV感染的治療。曾經一度被宣判為死刑的HIV感染如今變成一種慢性疾病:病人能夠攜帶HIV存活數十年。
但是這種療法也有不足之處。它的副作用包括腎臟問題、骨密度下降和胃腸道問題。如果一個人停止他或她的治療,甚至只是少服用幾劑藥物,人體內的HIV病毒水平就能夠快速反彈。
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來自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正在開發(fā)一種新的療法:基于抗體的藥物,它可能提供一種更好的用于長期控制HIV的策略。如今,根據一項I期臨床試驗開展的兩項研究的結果,為抗體如何發(fā)揮功能提供新的認識。相關研究結果同時發(fā)表在2016年5月5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
【10】AIDS:“先激活再殺死”策略治療HIV感染可能危及病人的大腦
doi:10.1097/QAD.0000000000001267
組合藥物療法可成功地長期控制HIV感染,但是迄今為止,完全清除這種病毒和治愈病人的目標受阻于HIV躲藏于細胞中并且長時間保持潛伏狀態(tài)的能力。如今,在一項新的針對恒河猴體內與HIV存在密切親緣關系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如果HIV潛藏在大腦中,那么一種提出的治療策略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而且讓事情變得更糟。
一種提出的HIV治愈策略是先激活再殺死(shock and kill),即首先利用所謂的潛伏逆轉試劑喚醒體內潛伏的HIV病毒,使得它們容易遭受病人免疫系統(tǒng)的攻擊,然后通過與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組合使用,清除絕大多數被感染的細胞。
但是在這項針對感染上SIV的恒河猴的研究種,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樣的一種策略可能導致潛在有害的大腦炎癥。相關研究結果將發(fā)表在2017年1月2日那期AID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eactivation of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reservoirs in the brain of virally suppressed macaques”。
【11】Nature:實驗性疫苗與免疫刺激劑組合使用有望治療HIV
doi:10.1038/nature20583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貝斯以色列女執(zhí)事醫(yī)療中心、沃爾特里德陸軍研究院、Janssen疫苗與預防公司(Janssen Vaccines & Prevention B.V.)和吉利德科學公司的研究人員證實將一種實驗性疫苗與一種先天性免疫刺激劑結合在一起可能有助導致HIV感染者體內的病毒緩解。在動物臨床試驗中,這種組合降低外周血和淋巴結中的HIV病毒DNA水平,提高病毒抑制和延緩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停用后的病毒反彈。相關研究結果于2016年11月9日在線發(fā)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d26/MVA Therapeutic Vaccination with TLR7 Stimulation in SIV-Infected Rhesus Monkeys”。
論文通信作者、貝斯以色列女執(zhí)事醫(yī)療中心病毒學與疫苗研究中心主任Dan Barouch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的目標是鑒定出HIV感染的一種功能性治療方法,不是根除這種病毒,而是在不需ART的情形下,控制它。當前的ART藥物盡管能夠拯救生命,但是并不會治愈HIV感染。它們只是抑制它。我們正試著開發(fā)策略以便在不需ART治療的情形下,實現(xiàn)長期病毒抑制。”
通常而言,疫苗通過觸發(fā)免疫反應來“教導”身體自我清除病毒入侵者。然而,HIV攻擊免疫系統(tǒng)細胞。這種病毒殺死絕大多數被感染的免疫細胞,但是在其他的免疫細胞中保持休眠狀態(tài)。這種休眠的被感染的細胞庫是HIV感染當前不能夠治愈的主要原因。科學家們認為在ART治療期間,HIV在這種細胞庫中保持休眠狀態(tài)。Barouch和同事們正在努力開發(fā)策略將這種病毒從休眠狀態(tài)中拉出來以便實現(xiàn)將它們從身體中根除的目標。
【12】如何用安全載體成功進行基因療法?HIV療法有望被開發(fā)
原文閱讀:Safer Vectors for Gene Therapy
基因療法的概念最早來自20世紀中期,而且該療法被認為是一種革命性的技術有望治療幾乎任何一種疾病。在新世紀初期,研究者就在一項小規(guī)模臨床試驗中發(fā)現(xiàn)逆轉錄病毒療法具有一定的臨床效力,其可以治療幫助治療致死性免疫缺陷障礙的患兒。
這項首次試驗成功隨機便因大量治療的兒童患上載體相關的白血病而蒙上了陰影,隨后研究者就強調了理解載體生物學(媒介生物學)的重要性,從而就可以幫助更為有效、安全且具有特異性的新一代載體,其中基于HIV-1慢病毒屬的載體(慢病毒載體)目前正被廣泛用于基礎和應用研究中。
病毒是一種細胞內的專性寄生微生物,其可以進化成為高效的工具來幫助運輸RNA或DNA至靶向細胞中,如今研究者已經鑒別出了多種可以進行特殊基因療法的病毒,而且也已經開始利用這些重組病毒進行相關研究了,比如在臨床和實驗室中使用的腺病毒、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es, aav)、皰疹病毒、痘病毒、反轉錄病毒以及慢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