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一學二改三減四降”防慢病
更新時間:2014-08-25 09:29:05點擊次數:1945次字號:T|T
當下,,慢性病的井噴態(tài)勢是對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威脅,。據衛(wèi)計委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國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超過2.6億人,,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5%,。對于這些人群,如何從源頭入手,,由“病后治療”轉為“病前預防”,?慢病的健康管理是關鍵。
但現實問題是,,我國的健康管理仍處于起步階段,,居民健康素養(yǎng)也參差不齊。調查發(fā)現,每100個15~69歲的中國居民中,,僅有8.8人具備基本的健康素養(yǎng),,了解基本健康知識和理念,掌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內容,。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從管好自己的健康做起,,做到“一學二改三減四降”,再進一步影響親朋好友,、同事,、鄰居,從而形成全社會重視健康管理的風氣,。
一學:學會一套自我管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每個人都應給自己建立一份健康檔案,,記錄身體的點滴變化,,做好自我管理。一個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了解得越多,,越能更好地配合醫(yī)生做好診療工作,。無論現在身體狀況如何,都應養(yǎng)成連續(xù)測量,、記錄身體指標的習慣,。記錄內容一方面是個人基本健康信息,如常聯(lián)系的醫(yī)生姓名和電話,,過敏體質的人注明過敏原,,是否有既往病史,是否有常服用藥物,;另一方面應定期更新,、補充信息,如血壓,、血脂,、血糖等各項指標的變化,體重,、腰圍變化,,運動、飲食狀況等,。平時還應學習一些保健方法,,從中醫(yī)來講,最基礎的就是要“順時養(yǎng)生”,,在合適的時間做適合的事情,,減少不良生活習慣等,。學習保健養(yǎng)生知識一定要通過正規(guī)渠道,比如權威的報紙,、雜志,、書籍等,不能盲目聽信廣告宣傳,。
二改:改變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慢病高發(fā)很大程度上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比如酗酒,、抽煙,、吃油炸食品、熬夜,、久坐,、缺乏運動等,都會引發(fā)心腦血管異常,、冠心病,、高血壓等系列慢病。相反,,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慢病風險,,甚至還具有治療的作用。
慢病防治是件綜合性的事,,除了醫(yī)療藥物之外,,平時養(yǎng)成健康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也有助于大大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慢病發(fā)生的幾率,。生活方式涉及方方面面。首先,,營養(yǎng)是身體的基礎,,要注意平時的飲食、三餐要規(guī)律,、少在外面吃飯;戒煙限酒,;要在醫(yī)生和有關專家指導下選擇適合你長期堅持的,、適宜的運動。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愉悅的心情,。把生活習慣調整好之后,定期找醫(yī)生做體檢,,這樣綜合起來可以使我們的健康安全系數更高,。
三減:減少酒精攝入,、鍛煉不足、鹽攝入過量,。慢病是生活方式病,,國內外的研究均證實,要在全社會推廣“三個減少”,。第一,,減少酒精攝入。中國是飲酒大國,,飲酒過量引起的相關疾病數量正在逐年走高,。第二,減少體育鍛煉不足現象,。因缺乏運動導致的肥胖人群,,正邁入糖尿病的“后備軍”,并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第三,,減少鹽過量攝取。因鈉鹽食用過多引起的高血壓患者仍在不斷增長,。另外,,還要堅決戒煙,調查顯示中國60%~70%的男性有吸煙史,,這就要求建立更加嚴厲的控煙管理措施,,讓他們不再吸煙。
四降: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降體重,,即降低慢性病風險因素,。降低慢病風險因素,需要醫(yī)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提倡醫(yī)生幾個“處方”一起開,。首先是藥物處方。醫(yī)生有義務讓患者了解,,保健品不能代替藥物,、不要停藥、不要隨便減量等基礎知識,。其次是運動處方,。要告訴不同的患者,根據心功能的差異,,應該從事什么類型,、什么數量的運動,,并細化到運動頻率、運動時間等,,像個體化開藥一樣,,有劑量處方,患者可通過運動輔助治療,。第三是營養(yǎng)處方,。營養(yǎng)處方同樣需要個性化。有的患者過瘦,,有的過胖,,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飲食習慣,醫(yī)生必須因人而異,,全面考慮上述問題,。最后是心理處方。心理健康是降低慢病風險因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少醫(yī)生沒有接受心理方面的常識性培訓,,在治療時也往往忽略了患者的焦慮、恐懼等情緒,。要根據患者的狀態(tài)進行心理輔導,,比如出現明顯的興趣減退和睡眠問題,就要高度懷疑有心理問題了,。
健康報網 (編輯:健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