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立春,卻寒氣逼人,,對老年人健康威脅很大,。不少老人因患“冬季低溫癥”而死亡(常被誤認為是心肺疾病引起)。調查表明,,60歲以上老人在氣候惡劣的冬季,,死亡率要比常態(tài)的冬季高60%。
老年人體溫持續(xù)在35℃以下,,稱為老人低溫癥,。是因為其身體機能老化,體內產熱減少,,能夠覺察到溫度降低的身體機理已經喪失了敏感,,在與寒冷的接觸中,皮膚血管反應較遲鈍,,不能很好地收縮,,丟失的熱量也較大,因而不能使體溫維持在一定水平,。
當老人體溫降到35℃~36℃時,,一般自己還能訴說寒冷,有嗜睡,、無精打采的現(xiàn)象,;若體溫低于35℃,就可能出現(xiàn)意識障礙,,此時老人的皮膚蒼白,,摸上去有冰涼感,有時還可發(fā)現(xiàn)紫癜或水皰,,面部常腫脹,,肌肉僵硬,很少有寒戰(zhàn)反應,,甚至還會出現(xiàn)呼吸,、心跳減慢的癥狀,若不及時采取措施,,可發(fā)展到心跳驟停,。
預防上,,首先要注意保暖,穿戴要足,,居室溫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睡眠時,床上要采取保暖措施,。其次,,要鼓勵老人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種花養(yǎng)鳥等,。此外,,老人冬季應多進食些高熱量食物,但不宜多飲酒,,飲酒只會幫助身體散熱,,酒后倍覺寒冷。
對已患低溫癥的老人,,如果癥狀較輕,,家人可先采取保暖措施,看能否緩解,;如果老人體溫不能回升,,則要盡快送醫(yī)院治療。特別要注意的是,,對患有冬季低溫癥的老人,,有些藥物當禁,如冬眠靈,、安定,、甲基多巴、阿米替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