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鬧情緒,,惹來一身病
更新時間:2017-07-24 09:12:45點擊次數(shù):1401次字號:T|T
受訪專家: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教授陳祉妍
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中醫(yī)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周迎春
都說“女人是情緒化動物”,英國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點:很多瑣事都能讓女性發(fā)脾氣,,如果把她們鬧情緒的時間加起來,,每年可達10天。發(fā)脾氣事小,,惹一身病事大,,女性要格外警惕“情緒病”。
女性抑郁風險是男性兩倍
該研究發(fā)現(xiàn),,2/3的受訪女性認同,,女性比男性更情緒化;1/7的女性坦陳自己發(fā)脾氣比高興多;女性每周平均煩惱5小時,但在她們的男伴眼里,,每周發(fā)牢騷的時間接近8小時,。“覺得自己胖了”“錢不夠花”“伴侶不聽自己說話”“天氣不好”“堵車”等瑣事都可能催生女性的壞情緒,。
小情緒來了總得想辦法疏解。研究發(fā)現(xiàn),,不少女性的減壓方法并不健康,。比如,1/5的女性通過購物減壓,,2/5的女性借酒澆愁,,1/10的女性狂吃巧克力解憂。不過,,也有22%的女性通過運動發(fā)泄壞情緒,,5%會選擇睡個好覺,1/5靠與子女互動重拾心情,。作為女性的堅實后盾,,男伴的表現(xiàn)并不“爺們”,68%的男士會溜走,,只有15%會和女伴說說話,。
很多男性猜不透女伴的心。明明覺得自己做得夠好了,,她還是說不疼她;莫名其妙發(fā)脾氣,,又不說原因,事后才埋怨你忘了結婚紀念日;為了一點瑣事就大動干戈,,甚至上綱上線,,說你不愛她……女性的情緒就像隨時會爆發(fā)的火山,,讓男性頭痛不已。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教授陳祉妍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女性對情緒的體驗更加強烈,,遇到開心事笑得更開心,遇到糟心事更容易傷心難過,。有統(tǒng)計表明,,青春期后,女性患焦慮癥和抑郁癥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陳祉妍解釋說,,女性常會有反芻性思維。正如牛羊等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胃里返回嘴里咀嚼一樣,,一件事情過去了,,女性還會反復想,向不同人傾訴,。這是女性常見的壓力應對方式,,對疏解負面情緒有一定的自我治療作用。男性的應對方式常常是回避,。因此很多夫妻吵架,,原因就是妻子要馬上解決矛盾,而丈夫卻避而不談,,甚至摔門離去,。
情緒不穩(wěn)定,惹來一身病
中醫(yī)有句話叫“百病皆生于氣”,。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中醫(yī)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周迎春指出,女性一生激素水平不斷變化,,與情緒波動關系密切,,其中雌激素和孕酮的影響力最大。負面情緒長期累積會導致一系列“情緒病”,。
第一,,月經失調。這是最常見的女性情緒病,。周迎春說,,只要長期處于情緒波動狀態(tài),就容易月經失調,、痛經等,。此外,乳腺增生,、卵巢囊腫,、子宮肌瘤,、泌尿系統(tǒng)感染、婦科慢性炎癥,、乳腺癌等婦科疾病,,都與情緒有密切聯(lián)系。
第二,,胃腸道疾病,。胃腸道是人類最大的情緒器官。很多人生氣時會覺得“胃仿佛絞在了一起,,疼痛難忍”,,就是因為壞情緒讓胃功能失調了。胃炎,、消化不良,、便秘、腹瀉,、腸道炎癥以及說不清原因的腹痛等,,都可能與情緒有關。情緒波動還可能導致胃腸道菌群失調,,影響消化功能,。
第三,內分泌疾病,。長期壓力大,、緊張焦慮的女性容易患甲狀腺疾病。據(jù)統(tǒng)計,,70%的甲狀腺疾病發(fā)病前有不良情志刺激。反過來,,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女性,,更容易脾氣暴躁。
第四,,心血管疾病,。多數(shù)患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常伴有焦慮和抑郁,。心理不平衡可促成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心血管疾病又會進一步造成心理緊張,、失衡,,兩者相互影響。現(xiàn)在很多醫(yī)院都開設“雙心門診”,,就是為了解決一些心臟病患者的心理問題,。
第五,,皮膚問題。不少皮膚疾病如蕁麻疹,、神經性皮炎,、斑禿、牛皮癬,、濕疹,、皮膚瘙癢等,其病因,、發(fā)病過程,、疾病演變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另一方面,,皮膚疾病又常常困擾患者,,引起焦慮、煩燥不安等壞情緒,。
情緒波動大還對心理和人際關系不利,。陳祉妍告訴記者,人的情緒,、認知和行為三者關系密切,。比如,工作勞累會導致情緒沮喪,,進而誘發(fā)一些陰暗的想法,,讓情緒更惡劣,工作沒法開展,。有的女性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一言不合就哭泣、有話不好好說,,久而久之身邊的朋友會逐漸遠離,。缺乏社會支持系統(tǒng)會進一步加劇情緒波動,形成惡性循環(huán),。陳祉妍說,,情緒波動大的弊端還體現(xiàn)在親子關系和婚姻上。情緒控制能力較差的女性,,養(yǎng)育出來的孩子往往缺乏耐心,、言行偏激、安全感差,、情商較低,。研究表明,一個人與父母、配偶的關系好壞,,情緒穩(wěn)定性的影響最大,。
人人都應學心理技能
美國精神分析師朱莉·霍蘭說過,女人就需要情緒起伏,,這是我們的優(yōu)勢,,而不是弱點。不斷變化的激素水平使得女性更具同理心,,直覺更敏銳,,讓女性能更好地覺察周圍環(huán)境,關注孩子的需求,,解讀伴侶的用意,,適應各種角色。女性應學會調控情緒,,以邁向幸福,、不失控的生活。當壞情緒不期而至,,可以試試陳祉妍推薦的兩個好辦法:
一是閱讀心理自助讀物,。這類讀物大多是將認知行為療法進行生活化、通俗化的處理,,有助打破舊的思維模式,,糾正挫敗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擺脫負面情緒,。陳祉妍解釋說,,情緒是由認知理解產生的,認知可能會有一定偏差,,并在反芻性思維中被不斷夸大,。自助讀物能幫我們找出夸大思維,評估想法與現(xiàn)實是否吻合,,進而找出其中的不合理性,。比如,約朋友見面,,對方遲到了,,很多女性就會認為對方是個不負責任的人,,難以忍受,。此時可以結合對方平時的表現(xiàn)反思一下,看看這個想法是否準確,。慢慢地,,情緒就會平復下來。選擇自助讀物時,應花點時間了解作者的信息,,最好是由健康專業(yè)人士,、心理專家、臨床醫(yī)生,、科研人員寫的,,以保證科學性。
二是尋求靠譜的社會支持,。聊天,、傾訴可以有效疏導壞情緒。心理治療中的人本主義治療,,咨詢師大多數(shù)時間就是在“無條件關注式”傾聽來訪者,,進而起到疏解壓力的作用。選擇社會支持的時候要謹慎,,重點不在于關系遠近,,而是對方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是否全面,性格是否開朗陽光,。如果跟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傾訴心聲,,可能會變成一場“批斗大會”。另外,,傾訴也要適可而止,,關鍵在于自我調心。
陳祉妍最后呼吁,,國家要從中小學開始普及心理技能,,比如自我放松訓練、積極情緒訓練等,。這就像運動一樣,,每個人都能學,每個人都要學,,對人生頗有助益,。
生命時報 (編輯:健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