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對吃的熱愛可以說是無可媲美的,連見面問候都先問“吃過飯沒?”在很多事情上,人們最先想到的都是吃。比如每每談到養(yǎng)生,人們最關(guān)注的話題首先是:怎么吃?
春天的飯碗,重點在哪里?
熟悉中醫(yī)養(yǎng)生的人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春夏養(yǎng)陽”。春季正是自然界陽氣升發(fā)的時節(jié),人體亦然。此時經(jīng)過一個冬天的孕育,陽氣如同嬰兒般進入了飛速生長的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精心呵護,不要將它“扼殺”在搖籃里。因此,春天的飯碗,重點首先在護陽。
春季肝氣旺盛,最易損傷的就是脾胃。春季出現(xiàn)胃痛、腹脹、腹瀉等消化道問題的人不在少數(shù)。胃口出了問題,面對再好的食物也只能望而卻步。而脾胃卻是人補養(yǎng)身體的唯一渠道。因此進一步說:春天的飯碗,重點在于疏肝氣、護脾陽。
什么是“陽”?
在春季,不論是疏肝氣,還是護脾陽,與之關(guān)系最密切的都是人體的陽氣。
陰陽并非中醫(yī)專屬名詞。我們常說“陽面”“陰面”“向陽”“背陰”等,在用這兩個字的時候,就已經(jīng)對它們進行了定義。把這種定義套上“中醫(yī)”,就是中醫(yī)的陰陽。
具體到人體來說:人體的各種功能依賴于“陽”,人體的臟腑器官則屬于“陰”;人體依靠氣血來修復(fù)身體的耗損,氣血屬“陰”,而氣血的運行就要依靠“陽”作為動力。簡單來說,“陰”是物質(zhì)基礎(chǔ),“陽”是動力源泉。想要保證肝、脾的功能正常,“陽”很重要。
為什么要養(yǎng)“陽”?
很多人對保養(yǎng)陽氣都不屑一顧,因為陽氣的損傷在短時間里似乎看不出什么明顯的傷害。然而從長久計,“陽”對于人體是十分重要的。
“陽”是人體的動力。“陽虛證”的人群,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面色發(fā)白、周身或四肢怕冷、疲倦乏力不喜運動、精神萎靡、睡不醒等。
聯(lián)系現(xiàn)代醫(yī)學(xué)來講,“陽虛”會導(dǎo)致人體抵抗力下降、代謝功能減退、情緒抑郁等。具體表現(xiàn)為冷空氣過敏、反復(fù)感冒、血脂代謝異常、甲狀腺功能減退、女性月經(jīng)失調(diào)、男性性功能減退等。還有人們關(guān)注的濕氣重、大便黏等問題,事實上也是脾胃陽氣受損的表現(xiàn)。
春季如何“養(yǎng)”陽?
春季來臨,怎樣做才叫“養(yǎng)”陽呢?相信有不少人都會回答:“補唄!”事實上“養(yǎng)”遠不是一個“補”字可以替代的。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養(yǎng)”:一是不傷害,二是有益處。可惜的是,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人都注重的是如何“有益”,卻忽略了避免“傷害”的問題。要知道,不傷害才是基礎(chǔ),也是春季養(yǎng)陽最主要的部分,如同樹的根基、樓的地基。先要做到不傷害,再考慮有益處。
春季養(yǎng)陽,什么不能吃?
寒邪是陽氣的勁敵。其在外來源于自然界的氣候,在內(nèi)則主要來源于飲食。因此春季在食物的選擇上,不要貪食生冷之品。
什么是生冷之品呢?看到這個問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冰淇淋、冷飲!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生冷之品,首先是“冷”。包括溫度寒冷的:低于體溫的飲食,如冰鎮(zhèn)飲料、甜品等。還有屬性寒冷的:一些清熱去火的藥物如牛黃解毒片、涼茶、抗生素等,性質(zhì)寒涼的食物如苦瓜、西瓜等,一些特殊食品如碳酸飲料、蘇打水等。
其次是“生”:生吃的蔬菜、生鮮肉類,還有常被人們忽略的水果。
重點一:藥物
很多人覺得春天容易上火、牙疼、大便干燥、口腔異味,有不少朋友把牛黃解毒片等當作日常保健的藥物來吃,還有不少朋友菊花茶長年不斷,結(jié)果把脾胃的陽氣傷的一塌糊涂。更有甚者稍不舒服就直接吃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對于人體的打擊等同于大寒的藥物。
重點二:碳酸飲料
碳酸雖然稱為“酸”,卻是弱堿性,可以中和胃酸。胃酸是脾胃陽氣消化食物功能的體現(xiàn)。碳酸中和了胃酸,事實上可等同于損傷了脾胃陽氣。病態(tài)時,陽氣過盛產(chǎn)生胃火,碳酸飲料可以用于減輕胃火;但在本身脾胃陽氣并無多余時,就是損傷了脾胃動力。
重點三:水果
近些年“多吃水果有益健康”這樣的理念深入人心,而水果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生吃,很少有人將水果煮熟食用。然而生食卻傷脾胃!
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常會受到患者的強烈質(zhì)疑:“啥?生吃水果會傷脾胃?水果能熟吃嗎?”
追根溯源,其實人們喜愛水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生食好吃又簡便,追求營養(yǎng)那只是“捎帶手”。然而數(shù)千年來,人的腸胃早就適應(yīng)了熟食,生食難以消化,過重的負擔就會損傷脾胃。臨床所見胃病的患者,大多在生食水果后都會出現(xiàn)不適反應(yīng)。
營養(yǎng)豐富也要有足夠強悍的消化功能才能吸收。所以吃水果,一不能過量,二盡量做熟。
去肝火,怎么吃?
健脾助運能吃啥?
有人說,春天容易上火,不吃點去火的怎么行?春天的火是什么火呢?肝火!可是肝火大多并非來源于陽氣過盛,而是來源于陽氣被扼。這就如同火藥,用好了是動力,用歪了是炸彈。
給肝陽足夠通暢的道路,肝陽就會很好地為人體效力,努力行使人體代謝的職責(zé)。若是肝陽不斷膨脹,卻沒有出路,被扼制在很小的空間里,那么就會左攻右沖,導(dǎo)致人體局部的腫、痛、脹等貌似上火的表現(xiàn)。
因此,春季去肝火,重點在疏導(dǎo),而非清火。
疏導(dǎo)需要的是具有辛味的食物,如蔥、生姜、蒜、芥菜、芥末等,既可以祛散冬季遺留的陰寒,又能為春陽開通道路。但要注意,適當食用辛味的食物有益,過度食用則會導(dǎo)致人體陽氣發(fā)散過度,反傷人體氣血。
疏導(dǎo)的勁敵是收斂。酸味的食物具有收斂的作用,苦味的食物具有澀滯的作用,都易導(dǎo)致肝氣不暢。因此春季的飲食不宜吃酸味食物,如山楂、酸梅等,也不宜吃苦寒的食物,如上文所述的“生冷之品”。
還有一些大辛大熱的食物,如羊肉、辣椒、香椿、韭菜等,對于正旺盛的肝氣來說,如果食之就如同火上澆油,在春季還是應(yīng)該少食或不食。
適當食用一些味道甘甜的食物,以強健脾胃的功能,使其不受旺盛的肝氣損傷。如山藥、白扁豆、大棗、小麥、蕎麥、薏米、蓮子等,大多谷物、塊莖類的食物都具有健脾的作用。未雨綢繆總勝過亡羊補牢。
但這里同樣要注意把握用量,過猶不及。甘甜的食物雖然可以健脾,但同樣需要脾胃來消化吸收。若是超過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負荷,則會導(dǎo)致飲食積滯、化火,從而引發(fā)疾病。春天來了,萬物伊始。調(diào)理好食欲,讓自己擁有一個舒暢的身體,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