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新发病媒传染病监测
更新时间:2014-04-18 08:25:00点击次数:3016次字号:T|T
2014年世界卫生日,世卫组织提出“小小叮咬危害大”的口号,突出强调病媒传染病的严重威胁。
近年来,我国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多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目前暂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命名此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患者表现为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达40℃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2013年浙江省共报告31例确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而且发病地区高度集中。本病多发于春、夏季。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分重视该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和微生物检测所多次深入疫情发生地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检测、培训、健康教育和其它预防控制相关工作。为了积极预防病媒传染病的威胁,进一步分析我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了解疫源地现况,有效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于4月初联合公共卫生监测与业务指导所和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前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高发地区舟山市岱山县进行疫源地调查。本次调查得到了岱山县疾控中心领导和同仁们的大力支持,虽然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工作进展,最后非常顺利的采集到了大量宿主、媒介和健康人群标本,为本次调查画上了完美句号。
来源:浙江省疾控中心 (本站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