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腰痛、关节痛、严重乏力、皮疹和出血等,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血小板持续下降。
登革热主要流行地区为东南亚、西太平洋、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主要通过伊蚊(我市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
登革热有哪些症状?
如被蚊虫叮咬,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
1.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2.“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4.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我市情况如何?
今年的登革热来势汹汹,杭州已发现本地传播病人,我市目前只有输入病例,但防控形势严峻。我市历年发生的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但因为我市降雨较多,气温适宜于蚊虫孳生,容易发生输入性病例经过蚊子传播导致的本地暴发,省内义乌、绍兴、宁波等地均发生过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
在我市,白纹伊蚊是唯一的传病媒介,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积水缸罐、水培植物容器、竹林中的竹筒、树洞、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多在户外侵袭人体,吸血高峰在下午4至5点,次高峰在上午9至10点。
如何预防登革热?
减少蚊子数量或避免蚊子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
1. 清除下水道、雨篷、花盆托盘、鱼缸等处的积水;
2. 闲置的水桶、垃圾桶应盖上盖子,或倒着放置;
3. 水培植物的水要定期更换,至少一周一次;
4. 室内使用纱门纱窗、蚊帐;可适度使用蚊香(盘式、电热片、电热液体)驱蚊;
5. 户外活动时,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蚊剂防护。
登革热可以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播吗?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
登革热有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或者有特效药治疗吗?
目前,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对登革热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和支持治疗,患者一般都会痊愈。因此,最简单的办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发病时及时就医。要去东南亚、南美洲等登革热流行地区旅行,或者近期要去杭州的市民请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被蚊虫叮咬:
1. 到登革热流行区旅行时宜穿长袖衫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药物;
2. 避免在树阴、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3. 旅游选择有空调或有蚊帐、防蚊纱窗的宾馆;
4. 旅行结束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