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業(yè)開端到蘇聯解體,,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在能夠導致肺結核(TB)的細菌的脫氧核糖核酸(DNA)中留下了印記,。對全世界近5000個結核分枝桿菌樣本進行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數千年前在亞洲出現的一種細菌最終如何成為了一個全球殺手,,乃至對抗菌藥物產生了廣泛的耐藥性,。
這項新研究的第一作者,、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進化遺傳學家Thierry Wirth指出,,盡管結核分枝桿菌的第一次出現可能是在4萬年前的非洲,,但這種傳染病并沒有在人群中“生根發(fā)芽”,,直到人類走向農業(yè)社會,,并隨之定居下來。
Wirth說,,人們一起生活在定居地使得這種呼吸道病原體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他的研究團隊之前的一項分析表明,所有今天流行的結核分枝桿菌的共同祖先大約于1萬年前在古代肥沃月灣地區(qū)開始傳播,。該地區(qū)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直延伸到尼羅河三角洲,,曾經是人類農業(yè)的發(fā)源地,這也讓很多人能夠近距離地生活在一起,。Wirth指出:“這對于像結核分枝桿菌這樣的細菌而言簡直就是天堂,。”
然而在當前流行的所有結核分枝桿菌中,,沒有一個比北京系(Beijing lineage)結核分枝桿菌更讓公共衛(wèi)生官員感到頭疼了,。
北京系結核分枝桿菌最早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大北京地區(qū)鑒定,這種細菌不僅已經擴散到了全世界,,而且對能夠治療其他類型肺結核的多種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
Wirth研究團隊從99個國家采集并分析了4987個北京系結核分枝桿菌樣本,對其中的110個樣本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研究人員隨后利用這些信息回溯了北京系結核分枝桿菌的演化歷史及相關情況,。
Wirth的研究團隊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遺傳學》雜志上報告了這項研究成果。研究顯示,,北京系結核分枝桿菌最早出現于中國東北地區(qū),,時間大約在距今6600年前,研究人員發(fā)現,,這一數據與水稻耕作在中國長江流域上游開始的考古學證據相吻合,。
研究人員指出,將中國與中東地區(qū)聯系起來的絲綢之路可能有助于這種結核分枝桿菌走出東亞地區(qū)向外傳播,。同時人口的遷徙也使這種細菌散播到太平洋島嶼和中亞地區(qū),。
與此同時,,全球巨變也為北京系結核分枝桿菌的興起推波助瀾。
研究人員使用全基因組測序模擬了這種病菌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化的,。結果顯示,,細菌數量(也就是說感染人數)在19世紀早期出現了激增,這可能緣于工業(yè)革命時期的城市人口飆升,。北京系結核分枝桿菌在20世紀早期再度增加,,Wirth認為這可能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進一步城市化有關。與此同時,,這段時期的流感大流行也使情況更加惡化――這會讓人更容易患上肺結核,。
Wirth指出,,自從北京系結核分枝桿菌出現以來,,這種細菌的傳染性變得越來越強,并超越了其他所有的肺結核致病菌,。他的研究團隊已經鑒定了使得北京系結核分枝桿菌變得如此“成功”的與抗生素耐藥性,、新陳代謝和逃避免疫應答有關的突變。
美國圖森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進化遺傳學家Anne Stone對Wirth研究團隊的采樣數印象頗深,。而該菌株在6600年前出現也與她和同事于2014年發(fā)表的研究結果相矛盾,,后者認為該病菌大約在距今2400年前到1200年前出現。Stone的研究基于采集自具有1000年歷史的秘魯木乃伊中的肺結核基因組并采用了不同的定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