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综合亚洲91猫咪|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福祉|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国产50岁露脸老熟女av|果冻传媒网页|精品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乱在线观看|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av|亚洲AⅤ久久久噜噜噜噜,亚洲女人丰满毛多水多,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麻豆,糖心vlog一区

?
  健康主題(Health Topics)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 > 健康主題 > 艾滋病結(jié)核病 > 艾滋病 > 正文

艾滋病治療新思路:功能性治愈

更新時間:2019-06-10 14:05:39點擊次數(shù):3578次字號:T|T

今年CROI大會上,一例曾發(fā)布在頂尖期刊-《Nature》上的艾滋病病例引來各界關注,“柏林病人”不再孤獨,世界第二位或?qū)⒅斡陌滩』颊?“倫敦病人”已經(jīng)出現(xiàn)。盡管該病例許多巧合和意外無法復制,但也為探索功能性治愈鋪平道路。


所謂功能性治愈即“在不使用ART的情況下,完全控制HIV感染和維持免疫功能”


柏林病人

世界首位完全實現(xiàn)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患者。1995年診斷出感染HIV, 2006年感染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AML),接受兩次造血干細胞骨髓移植手術,干細胞捐獻者來自天然抵抗HIV的幸運兒(CCR5-△32基因變異)。第二次骨髓移植后不再服用抗病毒治療藥物,十幾年過去了,體內(nèi)也沒有檢測出艾滋病毒,在柏林過著平靜的生活。

倫敦病人

第二例或?qū)崿F(xiàn)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患者。2003年診斷為HIV陽性,2013年診斷患有霍奇金淋巴瘤,2016年接受干細胞移植手術,干細胞捐獻者同樣具有CCR5-△32純合子突變,移植后510天停止cART(聯(lián)合抗逆轉(zhuǎn)錄病毒治療),停藥后18個月病毒持續(xù)抑制。



兩名患者均接受CCR5-△32突變供體的干細胞,供體CD4+T細胞天然無法表達CCR5受體,進而阻斷HIV病毒的感染。


       

CCR5到底為何方神圣?為什么降低CCR5的表達,可以阻斷病毒侵入CD4細胞?


CCR5分子是一種7次跨膜蛋白,屬于G蛋白偶聯(lián)受體,具有趨化因子受體的功能,在人體的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T細胞和NK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表面均有表達,還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如海馬等)及多種干細胞中表達。HIV病毒進入人體后,尋找靶細胞(CD4+T淋巴細胞),病毒表面的gp120與細胞CD4分子結(jié)合,但這種結(jié)合不夠緊密,還需要“幫兇”-CCR5。


CCR5是一種趨化因子受體,可以在免疫細胞的細胞膜上打開口子,讓病毒大舉進入免疫細胞內(nèi)。研究發(fā)現(xiàn),1%歐洲白人擁有純合的CCR5突變基因,基本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10%歐洲白人擁有雜合的CCR5突變基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也相對較低。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接受的供體中均擁有CCR5突變基因,清除體內(nèi)T細胞后,干細胞增殖,Western blot顯示CD4細胞不表達CCR5,體外檢測顯示對R5型的HIV-1抵抗,對X4型的HIV依舊敏感。


如果倫敦病人能夠?qū)崿F(xiàn)功能性治愈,那么對CCR5基因的改造或治療有希望成為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的突破口。

結(jié)語


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的成功或許很難復制。全球幾千萬艾滋病患者,僅有少部分患者同時患有淋巴瘤或白血病,骨髓移植高風險高負擔僅是患者最后救命的稻草,且找到合適供體本就不易,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推廣使用。

       

雖然中國人的共受體以CXCR4或CXCR4/CCR5為主,HIV急性期還是主要通過CCR5途徑進入免疫細胞,但該研究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路,能否通過體外編輯干細胞,從而提高體內(nèi)CCR5突變的白細胞含量?可否通過基因編輯敲除CCR5基因?敲除CCR5基因后會不會造成其他功能損失?相關研究已經(jīng)開展,有關研究的后續(xù)進展,詳情請關注公眾號后續(xù)推文,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1. Gupta RK et al. Sustained HIV-1 remission following homozygous CCR5 delta32 allogenic HSCT. CROI 4 – 7 March 2019, Seattle. Late breaker oral abstract 29 LB.

2. Gupta RK et al. HIV-1 remission following CCR5Δ32/Δ32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Nature. DOI: 10.1038/s41586-019-1027-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027-4



生物谷 (編輯:徐文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