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兒童喂養(yǎng)中的調(diào)味品問題,。
1歲以內(nèi)不添加任何調(diào)味品
首先明確一點,,1歲以內(nèi)的嬰幼兒,輔食中是不需要添加任何調(diào)味品的,,包括鹽,、糖、醬油,、醋等,。
小寶寶的味蕾是非常敏感的,食物的天然味道就已經(jīng)足夠鮮美了,,不需要再添加其他的人工調(diào)味品了,。如果孩子過早地接觸了人工調(diào)味品,反而還會影響寶寶味覺發(fā)育的過程。
有研究就發(fā)現(xiàn),,當食物中的鹽含量為0.25%時,,大人吃起來會覺得淡,但是小寶寶吃起來就會覺得咸了,。寶寶長期吃這種食物,,口味就會變得越來越重。
如果家長還是想增加輔食的風味,,也可以在輔食中添加一些天然的食材,。比如,南瓜,、玉米,、胡蘿卜,這些食物本身就有天然的甜味,。蝦米,、紫菜、豬肉等等,,本身也有咸鮮的口感,,這對寶寶來說就足夠了。
1歲以上逐步,、少量添加調(diào)味品
寶寶1歲以后,,就可以嘗試在輔食中適當添加一些調(diào)味品了,但是要遵循“逐漸,、適量”的原則,。
鹽:每天攝入量≤1g
1歲以內(nèi)的寶寶,母乳/配方奶,,再加上適量的輔食,,就可以滿足寶寶對鈉的需求,因此不用額外添加食鹽,。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開始逐漸嘗試含鹽的飲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1~2歲的寶寶,,每天鹽攝入量應(yīng)≤1g,;2~3歲的寶寶,每天鹽攝入量應(yīng)≤2g,?!?/span>
4~5歲的孩子,每天鹽攝入量也不建議多于3g,。同樣作為咸味的醬油,,幾乎1勺醬油就已經(jīng)含幾乎1g的鹽,家長要酌情添加。
這也在提醒各位家長,,所謂清淡喂養(yǎng),,不僅是少吃肥甘厚膩的食物,在口味上也要清淡為宜,。
很多家長不明白,,為什么給孩子吃幾塊紅燒排骨,孩子身體就不適,?重口的家庭要反思,,在烹煮的時候,為了給排骨上色,,輕易添加1/4瓶醬油都是有可能的,。孩子一口排骨攝入的鹽量,可能就超過了標準量,。
因此,,有些育兒專家推薦,孩子2歲前不碰鹽,,只要孩子能適應(yīng),,我也是贊成這個觀點的。
糖:2歲以內(nèi)不建議食用
甜味是每個寶寶都愛吃的味道,,但是過早過多地攝入糖,,容易引發(fā)肥胖、齲齒,、糖尿病等情況,也不利于生長發(fā)育,。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就建議:“2歲內(nèi)的寶寶食物中不應(yīng)該額外添加糖,。”
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天然果糖,、蔗糖攝入,已經(jīng)足夠孩子日常所需,。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應(yīng)該多吃水果,,可能也會在無形中給孩子攝入高糖。糖易積滯,,易生濕氣,,這可不是“以訛傳訛”。
兒童建議的每日攝糖量:2~3歲≤15g,;3歲以上≤50g,,且最好25g以下。
油:6個月后適量添加
和糖、鹽,、醬油不同,,從寶寶開始吃輔食的時候,就可以添加適量的食用油了,,但是要注意用量,。
兒童每天食用油攝入量:6月齡~1歲5~10g,1歲~2歲5~15g,,2歲~3歲15~20g,。
醋:2歲以上可以少量添加
少量吃醋有很多益處,不僅能促進食欲,,幫助消化,,本身的鮮香也能讓食物更美味。孩子體質(zhì)弱,、易出汗,,可以適當吃點酸性的食物收斂。
不過,,目前對于食用醋,,尚無權(quán)威機構(gòu)給出嬰幼兒和兒童每天攝入量的建議。最好2歲以后再給孩子嘗試醋或其他偏酸的食物,,避免刺激幼兒口腔,、牙齒、胃部,。
除了上面所說的最基本的調(diào)味料,,像花椒、胡椒,、辣椒等味辛的調(diào)味品,,建議孩子3歲及以上的孩子再酌量食用。
尤其辣椒的刺激性還是比較大的,,升提陽氣的效果太強,、又能發(fā)汗,不太適合體質(zhì)虛弱,、胃腸功能敏感的孩子食用,。最好等孩子大一些再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