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嬰兒的肌膚就像剝了殼的雞蛋一樣“吹彈可破”,是人人都羨慕的好皮膚。但好皮膚也有遇到麻煩的時候。好多新手媽媽認為躲過了夏季的曬傷和熱痱子,到了秋季,寶寶就不會再受皮膚問題困擾,殊不知一波濕疹大軍正隨之而來。
近段時間,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兒童醫(yī)院皮膚科門診中,因為濕疹前來看病的患兒開始增多,近一半的患兒都是這個病進了醫(yī)院。“每年9月到第二年5月,是氣候相對干燥的月份,也是濕疹好發(fā)的時間。6月到8月因為雨水較多空氣濕潤,發(fā)病率會減少,入秋后發(fā)病率又會增多,濕疹和氣候有很大關系。”浙大兒院皮膚科副主任李云玲副主任醫(yī)師說。
才出生5個月全身發(fā)紅疹
過敏體質的寶寶更要當心濕疹
在李云玲門診中,有不少嚴重的濕疹患兒。毛毛(化名)才5個月,家長抱著進診室時,一直哭鬧不止,原本就起疹子的臉更加通紅。掀起衣服一看,毛毛全身90%的皮膚都是丘疹,通體發(fā)紅,有些部位的皮膚甚至開始糜爛。
原來,毛毛的家長一開始并沒十分重視,看見孩子身上起疹子以為就是普通過敏,身上不干凈,甚至還帶她去兒童洗浴中心去洗了個澡。殊不知洗浴用品中的化學成分、熱洗澡水都會刺激濕疹的發(fā)生。
李云玲介紹,濕疹的癥狀很典型,寶寶的皮膚會發(fā)紅、起丘疹、糜爛甚至結痂。濕疹患兒在出生后2到4個月就開始發(fā)病,原因包括嬰兒皮膚的屏障功能還沒有健全、免疫系統(tǒng)還不夠完善、外界物理化學因素的刺激、塵螨螨蟲等過敏外界因素等,但最本質的原因,還得歸結于過敏體質。
“判斷孩子是否是過敏體質,首先就要看有無家族遺傳史,其次再看是否有過敏癥狀。”李云玲副主任進一步解釋說,過敏體質和疾病大部分都來自于遺傳,父母雙方都是過敏體質,孩子有70%的遺傳幾率;若父母一方是過敏體質,遺傳給孩子的幾率為50%;父母沒有過敏體質,但兄弟姐妹中有過敏體質,孩子仍然有5%的遺傳幾率。
嬰兒濕疹如果不進行正規(guī)治療和科學護理,容易導致復發(fā)和加重,并繼發(fā)單純皰疹、膿腫等并發(fā)癥及皮膚色素沉著等后遺癥;而且濕疹影響患兒食欲和睡眠,長期不愈導致體重不增、身高不長。
外用激素藥膏不影響健康
預防濕疹反復“藥不能亂停”
近幾年,嬰兒濕疹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嚴重的會出現(xiàn)破皮結痂滲出,甚至導致皰疹病毒、引起敗血癥。“濕疹危害性很大,孩子不僅休息不好,還會因為食欲不好營養(yǎng)跟不上影響生長發(fā)育。”李云玲指出,不少家長在治療上存在誤區(qū),認為激素不好,不肯用濕疹藥膏。
對此,她解釋,濕疹藥膏屬于外用激素藥物,只是涂抹在皮膚表面,只在局部起作用,和口服、注射激素是不一樣的,滲透到體內并影響生長發(fā)育的可能性較小,因此不用太擔心激素問題。有時用藥后會膚色不均、皮膚變薄,往往也是過敏疾病本身引起的,并非藥物緣故。
但是即便如此,仍舊有部分家長心存顧慮,只給孩子用藥兩三天,濕疹癥狀明顯好轉一些就停用了。李云玲表示,有時候濕疹看似癥狀消失了,但用顯微鏡觀察皮膚就會發(fā)現(xiàn)炎癥仍然存在,隨意停藥很容易造成濕疹反彈。
那么如何把握用藥度呢?李云玲建議,在濕疹癥狀明顯消失后可改為隔日涂,再用藥一周以防復發(fā)。
讓孩子遠離濕疹
做好這幾點很重要
濕疹是一個慢性且易反復發(fā)作的炎癥性疾病,家長做好護理工作,可以減少濕疹的嚴重程度和發(fā)作頻率。做好以下幾點,讓寶寶舒適過秋冬——
第一、做好保濕工作。要給孩子選擇保濕效果好、不過敏的潤膚霜,每日足量、多次給孩子擦至皮膚潤滑光澤。即便濕疹不發(fā)作,皮膚不干燥,也應該每日兩次擦潤膚霜預防濕疹復發(fā)。另外,要及時給寶寶剪指甲,避免長指甲抓破皮膚,加重濕疹。
第二、保證孩子接觸物品為全棉。除了孩子穿著的衣物外,床上用品也應該全棉。大人抱孩子時也會有衣服接觸,也盡量穿全棉材質的衣物哦。
第三、不給孩子穿得過多。孩子的代謝旺盛,產熱功能也很強,如果汗液一直刺激皮膚,反而可能誘發(fā)濕疹。平時可以摸摸孩子的腋下如果潮濕有汗,就及時給孩子減衣物。另外,孩子的脖子短,不要系太緊的圍兜,如果穿有領子的衣服也要選擇低領。
第四、平時家中也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動。另外,濕疹寶寶可以正常洗澡,洗澡時間為5分鐘左右,水溫控制在32-37攝氏度之間,建議清水洗澡,不建議用毛巾搓澡,以免破壞皮膚屏障,可選用弱酸性無刺激沐浴露,洗完澡后全身涂抹潤膚劑;盡量不去環(huán)境溫度過高的母嬰店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