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是首選 別超5小時
老人外出踏青要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地點,、時間都要量力而行,。
一般情況下,市內(nèi)和近郊的公園可作為首選,,一方面能欣賞到自然景色,另一方面,,與遠郊景點相比,,公園內(nèi)設(shè)施更完全,道路更舒緩,,更適合老人活動,。而且,公園一般具有主題,,選擇范圍較廣,。如喜歡人文題材的老人可選歷史古跡類的公園;喜歡植物的老人,,可考慮植物園,。不過本身是過敏體質(zhì)的老人,需盡量避開花草等過敏源,。
身體狀況較好的老人,,不妨在兒女的陪伴下,去遠一些的地方游玩,。在郊外活動,,可以去那些坡度不是很高的山,一邊爬山一邊觀賞自然風景,。如果老人對宗教或人文景致比較有興趣,,那些有山有廟的景區(qū)會是較好選擇。
踏青時間4?D5小時足矣,,如果老人身體狀況略差,,或踏青地點路況復雜,還可適當縮減,,而身體素質(zhì)較好者最好不要盲目增加,。因為適度鍛煉可以增強體質(zhì),過度鍛煉卻對健康無益,,特別是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力量下降,,對關(guān)節(jié)的保護明顯減少,,運動時間過長或過于激烈,就會對關(guān)節(jié)造成傷害,,反而得不償失,。
準備午餐
別帶已開封的食物
老人踏青出游一般控制在大半天時間為宜,這樣午餐通常會在外解決。如果去餐廳就餐,,盡量選“A級餐廳”,,衛(wèi)生狀況比較有保障。如果在郊區(qū)旅游,,盡量別在景點附近的農(nóng)家院就餐,,最好去距離較近的城里餐廳。很多老人外出時,,不愛在餐廳就餐,,習慣自帶食物。自備食物野餐雖能增加出游樂趣,,但把住食品安全這道關(guān)十分重要,,千萬別讓小細節(jié)為旅途增添大麻煩。
外出踏青,,食物該怎么準備呢,?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主食類食物干稀配合。主食是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既可選擇面包,,也可自帶家里加工的豆包、紅薯等,。稀的則建議選便攜裝的粥類,,如罐裝八寶粥等。
蛋白質(zhì)食物別帶開袋的,。蛋白質(zhì)能增加體力,,可選金槍魚、午餐肉等罐頭食品,,或真空包裝的火腿,、鹵蛋等肉蛋類食物。不過,,攜帶此類食物一定要注意保存方式和有效期,,有些老人喜歡將家里已開袋食用的肉類食物裝進塑料袋攜帶,這很容易導致脂肪酸敗,、食物變質(zhì),,造成腹瀉等。
新鮮果蔬不能少,。雖然主食和肉蛋類食物能讓人有飽腹感,,但也可帶上黃瓜、香蕉,、蘋果,、獼猴桃等新鮮果蔬,,平衡膳食,補充維生素,。需要提醒的是,,水果、蔬菜不要用紙巾包裹,,因為紙巾在生產(chǎn)過程中常會添加化學物質(zhì),,會對原本干凈的食物造成污染。
此外,,還可在包里放些小零食,,以便隨時補充能量。
必要裝備
“六件套”解決出行煩惱
手機,。不少老人雖然有手機,,但怕花錢,沒事就關(guān)機,,也不習慣隨身攜帶,,出游時可不能這樣做。子女除了囑咐老人帶手機外,,最好還能幫他們設(shè)置一些常用電話的快捷鍵,,方便有事時撥打。
保溫杯,。老人腸胃功能較弱,,出行前要備個大保溫杯,裝滿熱水,,以便隨時飲用,。這樣能及時補充運動中流失的水分。
小藥盒,。上了年紀,,即使身體再好,也難免會患有一些慢性疾病,。比如,,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的老人,,出游時一定要多帶出一兩頓藥,。另外,最好再帶些防暈車藥和止瀉藥等常用藥,。把這些藥分門別類裝在小藥盒里,,隨身攜帶。
折疊手杖,。無論腿腳是否方便,,手杖這個老年人的“第三條腿”在出游時都是必要的。特別是在郊外踏青途中,,感到疲勞時,,折疊手杖可給老年人支撐,提供體力支持,,有助緩解疲勞,,且輕巧方便,不用時可放在包里,,不會增加攜帶麻煩,。
圍巾。早春乍暖還寒,,老人身體對氣候變化較敏感,,因此即便出門前天氣狀況很好,也需注意準備圍巾,、帽子等防風保暖的裝備,,以防天氣突變或晝夜溫差過大,導致老人受寒,、感冒,。
坐墊。如果方便,,可以再帶個小坐墊,,老人踏青途中時常需要適度休息,久坐石凳會使寒涼侵入人體,,帶個坐墊非常必要,。如果出游地點較遠,老人長時間坐車,,保持同一姿勢會很不舒服,,而且腰椎很容易和汽車產(chǎn)生共振,這會導致肌肉疲勞,,給腰部墊個墊子是非常好的防腰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