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动态(CDC Update)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栏目不存在

和传染病打交道的人

更新时间:2014-08-08 11:31:00点击次数:3513次字号:T|T

这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特殊战场,工作在这里的人们,长年累月与可怕的病毒、细菌打交道。

作为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传染病医院,解放军第302医院有一支身经百战的英雄队伍,有我军传染病事业的奠基者、老一辈著名传染病专家黄玉兰、尤大栋、陈菊梅、皇甫玉珊等人。如今,以王福生、肖小河、赵景民、赵敏、赵平等人为代表的年青一代传染病专家又在这里继续鏖战传染病魔,他们凭借精湛技术、医者仁心,书写着我国抗击传染病的新篇章。

我国第一张肝脏疾病谱

在采访中,该院科研团队领军者直言,科研工作的最大幸福并不在于获了什么奖,而是研究成果能应用于临床。

该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景民历时10多年,对该院28年来的近3万例肝穿、血清标本,进行了统一标准的病理再诊断和实验室再检测,研制出系列疑难肝病诊断新技术,成功绘制了我国第一张肝脏疾病谱,准确描绘出具有我国地域性特色的肝病发病状况、临床病理、流行病学特点。

“我国是全球肝病第一大国,疑难患者占一半以上,然而,由于缺乏中国人群数据,诊断只能生搬硬套国外方案,效果并不理想。”赵景民表示,基于这张肝病谱,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创建“一筛三结合”诊断新模式,使我国疑难复杂肝病确诊率达到98.8%,同时通过建立乙肝病毒感染不同阶段的动态风险预测模型和技术,使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风险预测较以往提前了10年以上。

近年来,该院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在中药大质量观及实践、药性热力学观及实践、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系统、肝病中药新药开发等领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探索建立了“科研支撑临床,临床引导科研”的中医药学科发展新模式,实现了中西医结合、医药结合、科研临床结合的“零障碍”,如今其领导创制的肝得宁丸、苷泰胶囊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为应对新时期的传染病挑战,该院中青年专家都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任李玉率先运用血管介入、射波刀放疗、靶向化疗相结合的新技术,3年来共治疗肝癌等肿瘤患者2781名,肿瘤控制率在90%以上;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王福生创新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近千名,有效率达90%以上。

7年来,借助最新科研成果,该院住院患者平均治愈好转率从85%上升至95%,患者平均住院日由20天以上降至10天以下。

依托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全军中药研究所、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等,近5年来,解放军第302医院先后承担了国家“863”“973”等科研项目200余项,产出高等级成果27项,获得专利50余项,在全国传染病医院中遥遥领先。

SARS面前毫不退缩

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是解放军第302医院病毒防控的核心阵地。来此就医的,都是疑难危重传染病患者,传染性极强。在这里,赵敏工作了31年。

20033月,SARS疫情横行肆虐,由于病原不明,包括赵敏在内的医务人员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投入急救。在抢救一位患者时,大量分泌物不断从其呼吸道喷出,赵敏来不及擦满脸的污物,一遍一遍地为患者按摩心脏,整个抢救持续了6个多小时。

不幸的是,参与抢救的15名医护人员相继感染SARS病毒,赵敏先后6次被报病危,然而,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她又主动请缨,重返抗击SARS的战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赵敏所在科室就收治了国内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时任主治医师的赵敏在该院老专家王凝芳的带领下,对艾滋病进行了血清学、免疫学、病毒学、细胞学、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等系统性研究,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此后,赵敏把目光投向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抚慰工作,参与建立国内首家艾滋病防治基地。如今,每一位来院就诊的艾滋病患者,都会拿到一张粉红色的卡片,上面印着赵敏的手机号码和家里电话,可以向她倾诉心声、咨询病情。

该院妇产中心护士长王新华始终秉承关爱患者的理念,为传染病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一次,一名两岁的传染病患儿双手十指和双脚脚趾全部肿胀化脓,开始腐烂,创口不断流出恶臭的脓血,王新华一边安慰哭闹不止的患儿,一边一遍遍地为患儿清洗身体、吸除脓血、喂药敷药,最终患儿奇迹般地痊愈了。

传承是习惯更是责任

“真诚热爱传染病专业、长期安心传染病工作、潜心服务传染病患者、勇于献身传染病事业。”这是医学界对于皇甫玉珊教授60年临床工作的总结,而“皇甫精神”也成为新一代传染病防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国际肝病诊疗中心主任赵平就是这种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0年前,赵平还只是肝病科的一名住院医师,皇甫玉珊担任科主任。60多岁的张老伯因患活动性丙肝住院,赵平是管床医生。皇甫玉珊认真研究张老伯的病情后,为他制订了治疗方案。经过赵平的精心照料,张老伯很快就出院了,但在复查时,赵平发现老人心事重重。经过仔细询问,张老伯告诉赵平,自己在家里被严格隔离:专门收拾一间房子供他居住,坐沙发的位置要固定,凡他摸过的地方,家人都会反复擦拭消毒,家人的“嫌弃”让他心情压抑。

得知这个情况后,每次查房时,但凡张老伯递过来的水果,她都要咬上一口,她不仅时常坐在老人身边陪他拉家常,还会有意识地拉拉老人的手。同时,赵平利用家人来探视的机会,耐心地为家属讲解丙肝的传染途径。20多年过去了,已是耄耋之年的张老伯逢年过节都会到该院看望赵平。

“我希望让住院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赵平的带领下,每逢有病人过生日,医护人员都会帮病人庆祝;但凡病人有需要,大家都尽量帮忙。

在知名传染病和免疫细胞治疗专家王福生眼中,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除了个人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要使科研团队始终保持高产出,就得培养年轻人。

为了给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王福生担任主任的肝病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对争取到的重大研究项目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子课题多由年轻人,包括在读的研究生承担,大型先进仪器也由年轻人负责管理。所里还制定措施,为大家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打破资历框框。

该院院长吕吉云介绍,目前该院有2名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全军科技领军人才、2名学科拔尖人才、1名总后院士后备人选等,平均年龄大约47岁,作为我国传染病事业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他们已经撑起了我国传染病事业的半壁河山。

摘引网址:http://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14/0801/347025.html


来源:健康报 (本站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