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仍为我国癌症榜“首恶”
更新时间:2014-05-04 09:09:00点击次数:3316次字号:T|T
作为《2013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主要内容――中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等相关数据,因发表在专业期刊《中国肿瘤》2014年第一期上,而提早进入媒体及公众视野。
这一系列最新数据背后究竟蕴含着哪些信息?本报记者专访了文章第一作者、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教授,请其进行解读。
有效登记数据覆盖人数翻番 发病率死亡率均与上年持平
发表在《中国肿瘤》上的文章显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集到219个登记处提交的2010年肿瘤登记资料,覆盖人口约2.1亿人,报告肿瘤新发病例数共49.5万例,肿瘤死亡病例30.1万例。
陈万青表示,自2008年开展肿瘤登记项目以来,肿瘤登记覆盖人群每年均有大幅度增加。今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对所有上报数据逐一审核,最终145个登记处的数据成为年报收录数据,与去年72个登记处相比,数量翻番,同时,登记处所覆盖人数也从8547万增至约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6.4%增至12%,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
文章指出,根据估算,2010年全国癌症新发病例约为309.3万例,发病率为235.2/10万,其中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56.4/10万,农村地区为213.7/10万。
陈万青说,由于今年肿瘤登记覆盖人群增多,统计分析首次对全国发病与死亡病例数进行了准确估计。与去年按照登记人群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简单乘以全国总人口数,从而推算全国肿瘤发病及死亡人数不同,今年统计分析将城乡、农村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以及各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不同考虑在内,更为准确地体现全国的肿瘤负担情况。
文章指出,我国2010年癌症死亡病例约为195.6万例,死亡率为148.8/10万,其中城市地区死亡率为156.1/10万,农村地区为141.3/10万。去除年龄因素影响后,我国城市地区癌症发病率(187.5/10万)高于农村(181.1/10万),而死亡率则是农村(119/10万)高于城市(109.2/10万)。
陈万青指出,2010年与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水平基本持平。城乡不同地区肿瘤负担差异明显,初步分析原因,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缺乏、诊治水平偏低、居民健康意识不足,导致肿瘤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预后不良有关。
发病率中部地区最高 死亡率西部地区最高
对我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数据,文章首次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了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癌症发病人数多于西部和中部地区,但就癌症发病率而言,东部地区约为233.7/10万,低于西部地区(233.8/10万)和中部地区(238.5/10万)。
在死亡病例方面,东部地区的癌症死亡人数多于西部、中部地区,但就死亡率而言,西部地区(153.2/10万)高于东部地区(148.7/10万)和中部地区(145.4/10万)。
对于上述数据,陈万青分析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多,因此肿瘤患者数量明显增高。同时,东部地区由于工业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因此癌谱以肺癌、肝癌、女性乳腺癌等为主,具有发达国家特点;而中西部地区癌谱则以食管癌、胃癌等为主,具有发展中国家特点。此次首次对我国肿瘤负担进行分区域分析,是希望为各区域政府及主管部门制定肿瘤防控政策提供参考。
肺癌仍居发病死亡首位 空气污染已成最重要诱因
文章指出,肺癌是2010年居我国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约60万,其次为女性乳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
以性别分,肺癌处于男性癌症发病率首位;乳腺癌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率首位。
以城乡分,城市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是肺癌,其次为女性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农村地区发病第一位是肺癌,其次为胃癌、肝癌、食管癌和女性乳腺癌。
来源:健康报 (本站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