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动态(CDC Update)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栏目不存在

桐乡市做好布病溯源保障食品安全

更新时间:2016-02-25 14:59:30点击次数:1569次字号:T|T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乙类传染病,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等多途经传播,不仅使职业人员感染,也可能通过接触牛羊肉或羊羔、羊胎盘,使普通市民感染发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威胁食品安全。

近年来,桐乡市每年都有布病疫情发生。为此桐乡市疾控中心非常重视布病防控工作,开展了对职业人群病例、普通市民感染病例及聚集性疫情的溯源调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桐乡市进行了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分离、基因分型,了解传染来源,为布病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为人畜布病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桐乡市是布病历史非疫区,2010年以前未发现有人间布病病例。2010-2012年,桐乡市出现的布病病例,均是因为接触到了外地输入未经有效检疫的羊而感染布病,感染人群均是运输、交易及屠宰羊的职业人员。细菌培养基因分型溯源,发现菌种均为来自北方的山羊种。2013年发现一例非职业人员感染布病,经深入调查和细菌培养基因分型溯源,明确病例是一名农贸市场买卖黄酒的营业员,细菌是牛种布鲁氏菌。传染来源由旁边摊位牛肉销售摊,牛肉是从外地的批发市场进货,因两摊店面紧邻,牛肉摊周围环境较差,有血迹流经病人黄酒店外地面,没有定期消毒措施。对农贸市场牛肉摊从业人员进行检测又发现了3例布病感染者。证实是一起牛肉污染引起的食物型布病疫情。

桐乡市有湖羊养殖的历史,可从未发现本地湖羊存在布病疫情。2014年桐乡市疾控中心发现一例在某湖羊养殖场工作的布病病例。对患者所在的羊养殖场全部存栏的湖羊进行了布病检测,发现了70头湖羊感染了布病。进行布氏菌培养和鉴定,发现有7株布鲁氏菌,菌种鉴定与患者菌型一致。证实了这是一起因本地湖羊感染布病引起的人间布病疫情。

市卫生和农业等部门相互协作,规定进入桐乡市交易的牛羊肉必需从正规渠道进货,并对市场内的脏乱差进行了整改。采取发现疫情养殖场的所有羊禁止出售、定期监测、阳性羊只无害化扑杀处理、做好养殖人员的个人防护等措施。由于每次疫情发现及时,处置果断,均在较短的时间内扑灭了疫情,避免疫情的扩散,将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桐乡市疾控中心 张红芳

 

来源:桐乡市疾控中心 (本站编辑:朱国英)